今日 
学报信息
刊名: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
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.P.C
主办:  中共中央党校
周期:  双月
出版地:北京市
语种:  中文
开本:  大16开
ISSN: 1007-5801
CN:   11-3847/C
邮发代号: 82-972
复合影响因子: 0.954
综合影响因子: 0.567
现用刊名:中共中央党校学报
创刊时间:1997
中文核心期刊(2017)
CSSCI(2019-2020)来源期刊

05 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学报导读 > 2019 > 05 >

法不远人:中国古代如何寻找法的共识——中国古代“法言法语”的借鉴

作者:马小红

关键词: 法言法语; 术语; 俗语; 雅语;

摘要:

中国古代的"法言法语"与现代社会法律语言的日益专业术语化不同,是术语、俗语、雅语并用。在中国古代,刑律因事关人们的身家性命,又由朝廷统一颁行,语言的表达力求精准,所以专业术语发达,非经特殊的学习与训练难以掌握;乡规民约、家法族规是依据礼的精神而制定的裁决民间"小事"的依据,事关人们日常的切身利益,语言的表达则力求通俗易懂,所以有关民事方面的规范基本以俗语的形式出现;而法理的阐述则依附经学,与礼教密切结合,以雅言雅语表达。值得今人借鉴的是,中国古代的立法与社会密切结合,力求社会各阶层的理解与遵循。与礼教密切结合的俗语、雅语所具有的普及性自不待言,即使以术语表达的刑律,古人也通过"讲读"等各种形式使其尽可能的通俗化,以便于公众接受。法律语言与公众之间的无间隔,法言法语依据受众及功能的不同而多样化并力求易为公众接受,使中国古代社会形成了高度的法的共识,而法律的权威也由此形成。 

上一篇: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与营商环境改善
下一篇:国家监察对象的认定:以监察权为进路的分析

版权所有:《中共中央党校学报》编辑部  京ICP备05047277号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   邮政编码:100091